用户侧工商业储能系统通过集成储能设备、控制装置和智能算法,实现了储能装置与电网或微电网之间的高效协同运行。其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户成本、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有有明显优势,是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
一、组成
1.储能设备:包括电池组、电容器、飞轮储能装置等,用于储存和释放能量。这些设备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实时量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电网或微电网的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以及储能设备的状态信息。这些信息是系统进行决策和控制的重要依据。
3.并网变流装置:负责将储能设备与电网或微电网进行连接,并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该装置需要具有高效的电能转换能力和可靠的电力电子控制技术。
4.能量调节装置:根据实时量测装置提供的信息和系统的控制策略,自动调节储能设备的充放电功率和速度,以实现能量的优化分配和调节。
5.控制装置与智能算法:包括储能期望功率控制装置和智能控制算法。控制装置用于接收实时量测信息和系统指令,智能算法则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充放电策略,并控制能量调节装置执行。
二、工作原理
通过将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出来,以实现能量的平衡和调节。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实时量测装置监测电网或微电网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以及储能设备的状态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传输到控制装置。
2.智能决策:控制装置接收到实时量测信息后,智能算法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充放电策略。例如,在电网负荷较低时,系统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存储起来;在电网负荷较高时,系统可以释放储存的电能,以满足电网需求。
3.能量调节:能量调节装置根据智能算法制定的充放电策略,自动调节储能设备的充放电功率和速度。例如,当系统需要充电时,能量调节装置会控制并网变流装置将电网的交流电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并存储到储能设备中;当系统需要放电时,能量调节装置会控制并网变流装置将储能设备的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并释放到电网中。
4.系统监控:系统通过人机界面友好地显示储能柜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测PCS(储能变流器)、BMS(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环境参数信息,如电参量、温度、湿度等。实时显示有关故障、告警、收益等信息,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优势
1.提高储能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集中式的储能电站和智能化的调度系统,实现储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2.降低用户成本:用户可以通过租赁储能容量或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方式,降低自身的储能成本和用电成本。
3.促进新能源消纳:为新能源电站提供储能服务,有助于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4.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整合和优化各种能源资源,有助于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降低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四、应用场景
1.削峰填谷:通过安装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削峰填谷、需量管理等功能,降低用电成本并充当后备电源。
2.零碳园区/园区微网:在零碳园区或园区微网中,储能系统起到平衡发电供应与用电负荷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区域内的能源自给自足和绿色供电。
3.高载能企业:如钢铁厂、水泥厂等,这些企业用电负荷很大且不受终端电价影响。通过安装储能系统,可以在电价低谷时储存电力,在电价高峰时释放电力使用,从而节约用电成本。
4.新型应用场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拓展,还逐渐应用于数据中心、5G基站、换电重卡、港口岸电等新型场景。